返回列表
2019 05月

王文银委员:依托粤港澳大湾区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世界级科创中心,需要有一批在全球具有话语权与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否则湾区的建设只能是空中楼阁。” 全国政协委员、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建议从加强顶层设计与制度融合、强化差异化定位、实现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三方面,促进湾区打造更为开放的发展格局。


作为三大国家级城市规划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数量、土地面积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均在四大湾区首位。数据显示,湾区以0.6%的国土面积,聚集了中国7%的人口,创造了约占全国12.4%的经济总量,区域对外货物贸易额占全国比重的1/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国比重的1/5,对外直接投资额占全国比重的1/4,彰显了湾区的对外开放的坚实基础和强大生命力.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一带一路’的重要腹地,湾区各城市之间资源开放共享仍然不足,甚至还存在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现象,缺乏一批在全球具有话语权与影响力的领军企业。”王文银说,粤港澳大湾区拥有300多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但登顶世界500强的企业只有20家,其中深圳7家,广州3家,佛山2家,香港8家。


他认为,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下,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紧密结合,提高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才能保持自身竞争力。


王文银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打造“先行先试”示范区。首先,“一国、两制、三关税区”虽然造成了市场分割、各自为政,但也不失为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的重要优势。一方面,香港、澳门是成熟的国际化平台,可以以丰富的国际化经验为广东省带来建设样本;同时,香港和澳门作为自由港和单独关税区,在政治、经济上都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这一制度优势不仅是吸引外资进入珠三角的通道,也是珠三角企业更好地走向世界的助力。另一方面,香港、澳门产业发展失衡、空心化严重、新兴产业孵化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两地“走出去”的步伐,加强与内地合作,成为湾区的“超级联系人”,有利于把握珠三角的制造业优势,走在时代前列。其次,改革开放的下一个四十年,可以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制度改革的试验区,特别是将某些在行业推行有困难的举措在湾区先行尝试,让粤港澳大湾区充分享受“改革红利”,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二是强化差异化定位,实现各区域的协同发展。从“9 2”城市群的定位来看,广州是大湾区的政治中心和贸易中心,深圳是大湾区的科创中心,香港是大湾区的金融中心,澳门是大湾区的旅游中心和娱乐中心,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要切合城市本身具有的优势和短板,避免在城市分工、产业结构发展和港口功能方面出现重叠。从城市各自的优势来看,可以将创新科技、跨境金融贸易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的重要支点。湾区可以结合“自身所长”与“国家所需”,加强11个城市之间的内部合作,以经济整体的形式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三是实现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首先,推动企业家与政府之间、企业家之间资源互通、信息互通,协同、引导企业,避免不合理的投资行为和恶性竞争;鼓励大企业发挥引导、帮扶作用,助力产业链更好地走向世界,并迎接国外企业“走进来”浪潮。其次,提供专业化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从“走进来”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关税区”的情形,不利于企业在湾区内落地生根。政府可以推动成立专业中介结构,助力企业更好地规避风险、提升经营效率。从“走出去”来看,可以为企业提供舆情支撑,让企业因地制宜制定传播策略;筹建涉外法律案例与信息库,增强“走出去”过程中对法律风险的研判能力。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