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10 10月

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高层论坛演讲稿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一个企业家的若干思考

                         王文银

(2010年8月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的问题。在这里,我借用了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这也是今年的一个高考题目,如果换一个角度,这个考题将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更是对我们企业家的一场“大考”和“长考”。

历史和现实交集下的设问
  有一种责任,叫信托责任。所谓信托责任,就是面对从祖先流传到我们手上的土地、山川和草原都具有广义上的信用托管的责任。尽管他们可能在所有权或使用权上已经归我们所有,但这种所有权和使用权不是无限的,只是一种信托责任。我们还要将这片土地上以及土地上的一切流传给我们的下一代。

  我来自深圳,再过不到20天,深圳经济特区将举行成立30周年庆典。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深圳早在2005年就遭遇了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四个难以为继”的问题,由此提出了由“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的艰难转型。

  当然,我们不是历史虚无论者。现实困难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必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创造了长达20多年的“中国制造”奇迹,使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出口第一大国,我们中国的一代企业家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的艰辛与困苦,我们自己最清楚。

  说到这儿让我想起了刚刚落幕的南非“世界杯”。在今年观看世界杯时,除了C罗、梅西、卡卡、马拉多纳等一众明星,最让球迷为之销魂的恐怕是从头至尾响彻全球的喇叭声——“呜呜祖啦”。据说,这种叫做“呜呜祖拉”的喇叭最高音量可达127分贝,全场齐鸣甚至比喷气式飞机起降时的音量还要高,它在世界杯上销售了100万只,而这种喇叭90%产自中国。对于习惯性缺席世界杯的中国人来说,“呜呜祖啦”无奈地成为了国人世界杯期间聊以自慰的骄傲。

  然而,一旦仔细算算呜呜祖拉的经济账,恐怕连聊以自慰的骄傲都会荡然无存,“呜呜祖啦”吹给国人的更多的痛和反思。款式各异的“呜呜祖啦”出厂价一般是在0.6元到2.5元,而在南非可以卖到20兰特(约合17.7元人民币)到60兰特(约合53.1人民币)不等,中国加工企业获取的利润不到5%,如果再考虑到环境成本等诸多因素,“呜呜祖啦”是名副其实的赔本赚吆喝。

  在绝大部分OEM贴牌生产中,外国人拿走了利润的92%,中国人最多拿到8%。在美国纽约54大街销售的"BOSS"名牌衬衫,价值120美元,渠道商分得利润的60%,品牌商占到30%,而中国的制造商只得了区区10%,现在我们的企业还在为抢夺份额不惜报出总价值8%的低价。

  一项统计表明,在美国市场上50美元以下的日用消费品中,约80%是“中国制造”,但是生产这些产品的大多数企业仍处于国际产业链中的最低端,只赚取着一点加工费,同时却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都留在了中国。

迎接“绿色发展”时代
  哥本哈根全球环境大会之后,低碳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绿色主义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西方的政治家和大企业家们现在都已经充分地认识到,他们未来的竞争优势所在就是这场即将到来的绿色革命。他们在传统产业领域里已经没有竞争力可言,传统产业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转移给了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但是,他们将希望寄托于一个新兴的、绿色的低碳。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研发优势、更高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标准,催谷出一个绿色环保产业。“绿色发展”,将成为继“和平与发展”这一世界主题中最为重要的主题。 

  繁荣的“中国制造”景象背后还掩盖了一个更加严峻的事实,那就是污染的污染以及资源的浪费。最近,美国公布中国进口石油量已经超过美国,而中国进行了反驳。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GDP只有美国的大约四分之一不到,资源消耗却仅次于美国,中国消耗的资源,比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加起来的总和还大。

  因此,如果说5年前、10年前甚至更早以前,中国主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种政策导向,那么,现在中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现实要求。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后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要求中国探索一种与工业化时代完全不同的新经济发展方式,这就决定了当下中国必须进行产业转型与升级,而且是在充分考虑中国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转型与升级。

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同声共气”

  这种政策要求,既有碳减排全球共同行动的外部压力,又有自身后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内部压力。向进口产品征收碳税,将成为各国的惯例。中国产品进入各国市场的门槛将会不断提高。因此,我个人认为中国的产业升级与转型必须与绿色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一定要符合“低碳经济”、“零能源建筑”、“消费主导”的基本内涵。

  具体地讲,“低碳经济”就是追求更高经济增长质量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尤其是新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敦促现代人改变容易造成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人类文明逐步迈向生态文明。

  中国目前的经济模式和消费方式是一种“高碳经济”,中国的能源消耗居世界第二并已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有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受市场需求拉动,中国高耗能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年均增长在10%以上,能源消费量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比重在55%以上。单位GDP能耗成倍高于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中国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中国既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二氧化碳总量排放大国,由于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落后而能耗却高,以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因此,将经济发展纳入生态系统,走绿色发展道路,是我们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要实现集约、高效、无废、无害、无污染的绿色发展,关键在于改造传统制造业、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所以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从产品设计、生产、营销各环节入手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同时要积极开发和运用绿色技术,致力打造绿色产品生产链,将节能减排与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我们正威国际集团,在实现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投入和不断地探索。如2008年,正威集团在安徽铜陵投资30亿元,建成了年产30万吨精密铜杆的全威(铜陵)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项目引进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德国西马克生产设备,产能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之所以要引进如此高产能的先进设备,就是希望能抛砖引玉,为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今年5月,我们又与德国尼霍夫公司签订了年产50万吨精密铜杆生产线,该项目在业界规模世界最大、产能第一。

  在小的方面,我们也作了不少尝试。如引进“深港创新圈”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空气能高效热泵(热泵热水系统),替代7.5KW大功率电加热器,每年节电31万度,保证全体员工24小时都能洗上热水澡。目前,正筹划上马新能源项目——温和液化法制取洁净煤基燃料油。该项目采用物理和化学结合的方法,将煤转化为以燃料油为主的多种液体产品,具有绿色项目特征,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强酸强碱,无污染排放,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有效降低国家能源对外依存度,积极帮助国家解决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安全。我们愿意与更多有责任的企业家一起,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事业做出贡献。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Many Species. One Planet. One Future)”。这是给全人类提出的共同要求。作为一名企业家,对我们的地球、对我们的环境要承担自己的信托及道义责任。做企业,并非一味地追求产值和效益,更应该体现对社会的责任以及对自然、对人类的贡献。我们不仅创造产品,也应创造快乐,创造健康。我们做企业的境界就是企业禅道,也就是:和美、创意、恒久。我们要用自身的努力来实现集约、高效、无废、无害、无污染的绿色发展,同时积极开发和运用绿色技术,致力打造绿色产品生产链,造福社会和自然。

  为此,我们正威国际集团将做出不懈地努力!

  谢谢大家!